“别担心,我从来都不是怕事的人。这些年,麻烦不断,若是怕事的话,这长安城哪里还有我的容身之地?”
李想猜测,反对白话文的,应该就是儒家的人了。
现在狮山书院除了经学院之外,还有几个书院,和儒家有很大的冲突,所以李想也能想到会生这样的事情。
那就战吧!
仅此而已!
在大唐,国子监有着特殊的地位。
一方面,这是一个教育部门,类似于后世的教育部。
而国子监,也是大唐最顶尖的学府之一,自从李世民下令扩建之后,现在已经拥有了五千多名学生和教谕。
论规模,丝毫不弱于如今的观狮山书院。
最近长安城中的报纸很多,所以国子监也有自己的报纸,取名为《风雅报》。
“孔祭酒,这是最新一期《风雅报》的销量,除了国子监的学子们自己订了八百多份外,市面上只有两百多份。”
司马采是国子教谕,为国子监编修《风雅报》。
作为和孔颖达等人一起被册封的大儒,司马采的天赋绝对不低,否则也不会被李世民举荐。
不过,就算有才华,也不代表你就能经营好《风雅报》。
“不足2份?如果我没记错的话,《大唐日报》现在销量已经有三万多份了。”
孔颖达有些接受不了这个差距。
事实上,他对李想,也是非常不满的。
而这家伙,却是一年比一年好,这让他情何以堪?
“算上整个大唐所有的报纸,最近一次也就卖出了三万多份,也就是说,销量已经相当于其他几家报纸的总销量了。”
司马采面露苦笑,解释道。
不是他不努力,而是他的对手实在是太强了。
“他们为田舍奴写的那篇文章,都卖出了三万本,凭什么《风雅报》就差了这么多?比文字功底,所有报纸加在一起都比不过咱们。”
孔颖达对《大唐日报》的白话文很不满意。
只是,这件事,要想找到一个合适的借口,实在是太难了。
他又不是御史,不能信口开河。
“文采?孔祭酒,你可能没看过最新一期的报,哪有什么文采?就像是大家平时说的话一样,一点都不优雅。”
司马采身为《风雅报》的社长,却被一家毫无文采的报纸压着打,脸上自然挂不住。
“这……这简直就是把我们这些读书人当成了农夫,长此以往,谁还能看得懂那些伟大的文章?这样做,会毁了我们儒家的传承。”
孔家能屹立天下这么多年,靠的就是孔子的这面大旗。
如果没有人能读懂儒家典籍,那他的地位还能保住吗?
孔颖达想着想着,更是气不打一处来。
这可不是闹着玩的。
……
李世民看着面前的奏折,也是一阵头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