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是许大家(即农学大家李许氏)总结了雍凉棉田的经验,又查阅《汜胜之书》《四民月令》诸多农书后,推演出关东最宜种棉的地方,我已让人画到此图上。”
此话一出,所有人立刻屏住了呼吸,目光炽热地看向裴秀手里的地图。
“河北之地,最适合种植作为棉田的,莫过于临近大河一带。”
再往北,气候就过于寒冷。
冯大司马在舆图上用手指头粗粗划过,仅仅是窄窄的狭长一带。
而画着同样颜色的区域,还有大河以南至江淮这一大片。
可惜的是,那里正好属于伪魏的控制区。
察觉到不少人的目光频频看向伪魏控制区,冯大司马微微一笑:
“种棉一事,大伙都没有经验,如今正好在河北练一练手,只待过上两三年,待大伙对这事都熟悉了,大汉也正好一鼓作气,扫平伪魏。”
说着,冯大司马的手指点了点伪魏控制区,“棉花一事,不仅是诸公之事,也关系到国计民生。”
“只要河北棉花种得好,到时候在山东和江淮扩大棉田,也是情理之中嘛!”
人群立刻骚动起来。
“对对对!”
“大司马说得对!”
“吾等必定不负大司马所望,种好棉花!”
示意众人安静,冯大司马再一次划过大河北岸这一片,叹了一口气:
“只是还有一个问题。”
“什么问题?”
迎着焦灼的众人目光,冯大司马解释道:
“这一带良田,多是河北大族所有,虽说大汉可以推行新政为由,没收那些支持伪魏的大族的家业田产。”
“然则大族隐匿人丁乃是常事,若把田产转至家生子名下,扮成百姓自有田地,官府可不好清查。”
“且如今河北新定,百事待兴,朝廷这个时候也没有足够的人手查这些勾当。”
对于朝廷来说,清丈土地是必须的。
因为摊丁入亩,所以一定要防止有人偷税漏税。
没收田产,当然也是必须的。
一方面是打击震慑世家的需要。
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官府要控制足够数量的空田,以方便为将来的新增人口分田——避免产生无业游民。
但问题就在于,当地方官府手里掌握了足够的空田,就未必有足够的动力去清查剩下的田地在谁手里。
毕竟官绅一体纳粮,田地不管在谁手里,都必须交税,所以收上来的税额是不变的。
就算是后世,官府最看重的,也同样是税收和就业。
冯大司马让石苞来干这个事,本也是为了在一开始就尽可能地清查得彻底一些。
只是要说能完全清查出来,那就是做梦。
但是对于想要种植棉花的太原和司隶的世家来说,又有那么一些略微不同:
没收河北世家的田产不是可选项,而是必选项。
毕竟总不能跑到河北租田种棉花吧?
真要这样,河北但凡有点家底的,谁愿意给你租?
自己种不香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