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看阁

笔看阁>退婚夫夫 > 第95章 AI伦理的陷阱(第1页)

第95章 AI伦理的陷阱(第1页)

冰冷的特种合金墙壁散发出恒定的低温,刺骨的寒意透过单薄的灰色囚服,渗入傅凌鹤的每一寸肌肤。电流攻击的余波仍在体内流窜,四肢百骸隐隐作痛,手指尖端残留着麻痹后的针刺感,仿佛每一个神经末梢都在尖叫。干燥的空气带着淡淡的消毒水味和金属特有的冰冷气息,压迫着肺部,他的呼吸逐渐变得粗重而浅促。锁着双手的金属手铐随着他微小的动作发出细碎的声响,在死寂的囚室里被无限放大。多角度调整的监控探头如同捕食者的眼珠,冰冷而警惕地凝视着,象征着极致的物理隔离和无死角监控。

但这所有的不适、压抑和监视,此刻都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屏障隔绝在傅凌鹤的意识之外。他强行将这些生理上的感知——身体的麻痹和刺痛、电流余痛、手指的麻木、关节偶尔发出的干涩“咔哒”响、逐渐粗重的呼吸声、胸腔的隐痛、以及囚室彻骨的寒冷——摒弃在意识边缘,将全部心神沉浸在脑中的虚拟分析平台。

那个黑掉的屏幕像一块冰冷的墓碑,象征着外部信息连接的彻底死亡,但它的最后一帧画面,已经被傅凌鹤像海绵吸水一样瞬间攫取,铭刻在心。标识符“Geo-Anchor_Node_03”、“Delta-Stream_Relay_07”以及数字序列40。7128,-74。0060,128。8——这些是他在连接中断前,冒着巨大风险从“智核”历史尘埃中挖掘出的关键信息。军方得知他触碰这些信息后的歇斯底里反应——那种近乎撕毁协议、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他彻底物理与信息封锁的极端恐惧——成为了这些信息极端重要性的最有力背书。那种战栗感不是因为恐惧,而是因为冷酷的确认:他触碰到了军方最深层的秘密和忌惮。

他冷酷地确认了前两个数字40。7128,-74。0060指向纽约市。结合“Geo-Anchor_Node_03”这个标识符,他迅速解析出这并非网络概念,而是真实存在于纽约地底深处的物理锚点。这印证了云筝通过无声密码传递的“深海管道”并非仅仅是苏晚的遗产股权,而是一个物理实体,一个深埋地底、牵动星球“地脉”、足以撬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物理“深水炸弹”。军方恐惧的并非仅仅是数据泄露,而是这个真实存在的、他们无法掌控的实体,以及它一旦被引动可能带来的不可控“逆流”。

现在,全部的焦点都集中在序列中最后的数字:128。8。这是通往那个物理锚点、引动那股未知“逆流”的唯一锁芯,是苏晚留下的最核心谜题,也是傅凌鹤唯一的武器和希望。

在他的脑海中,一个以惊人效率运转的虚拟分析平台正在高速构建、模拟与推演。这个平台调用了他记忆中储存的全球地理数据、纽约区域精细的地质模型、苏晚零散的技术资料、理论探讨笔记,以及她独特的技术签名和设计风格——层层嵌套、多重伪装、核心逻辑隐藏于参数耦合和时空变幻中。

他排除了物理深度、单一能量阈值等简单猜想。苏晚的设计不会如此直白。基于对她复杂深邃技术风格的理解,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,围绕128。8构建两个核心猜想模型,并进行疯狂的参数组合与模拟:

**模型一:地脉能量耦合动态参数。**128。8可能与纽约区域地脉能量节点的波动精密耦合。这不是一个静态数值,而是一个动态激活所需的参数。

**猜想分支:*它可能是一个精确的“时间窗口”标识符,意味着只有在纽约特定地脉能量波动达到某个峰值或谷值时,128。8才能作为激活指令的一部分生效。

**猜想分支:*它可能代表一个需要与地脉波动模式精确匹配的“相位值”,如同两个波形必须精确对齐才能产生共振。

**猜想分支:*它可能是一个特定的“谐振频率”或“频率偏移量”,只有当外部信号或“智核”内部的特定频率与纽约地脉的固有频率叠加,并达到由128。8定义的特定谐振条件时,锚点才能被唤醒。

**猜想分支:*它可能是一个复杂的“握手参数”,需要与地脉能量场的多个维度——如磁场强度、微震频率、甚至是某种未知的能量梯度——同时进行复杂匹配。

在他的虚拟平台里,纽约的地质模型被调出,记忆中的地震波谱、磁场数据被叠加进去。他模拟着各种假想的外部信号源,尝试将128。8作为时间、相位、频率或多维参数输入,观察在模拟的地脉模型中是否能引发理论上的“共振”或“激活”效应。每一次模拟都消耗着巨大的精神能量,但每一次排除无效组合,都让他离真相更近一步。他回想起苏晚提及的那些理论——量子纠缠在宏观层面的表现、星球磁场与地脉能量的关系、特定频率如何影响物质结构的稳定性——这些曾被视为科幻的概念,此刻成为了他解析128。8的关键线索,他试图在这些理论框架内为128。8找到一个合理的物理意义。

**模型二:隐藏在“智核”历史尘埃中的底层通讯参数。**128。8可能是一个只有通过“Delta-Stream_Relay_07”这个隐藏中继接口及苏晚留下的废弃协议栈才能识别的参数。

**猜想分支:*它可能是一个特定的“协议版本号”,这个废弃的协议栈需要通过128。8来宣告其版本,才能与物理锚点建立连接。

**猜想分支:*它可能是一个特定“状态下”才能触发的“命令码”,这个命令码128。8只有在“智核”系统或“Delta-Stream_Relay_07”处于某种特定、非正常或废弃状态时才会被识别并执行。

**猜想分支:*它可能是一个“高级认证或加密参数”,是建立安全连接、绕过一切防御的最后一道验证。

在他的虚拟平台里,“智核”的架构被重构,特别是“Delta-Stream_Relay_07”的代码片段和废弃协议栈的逻辑被详细展开。他模拟着通过这个隐藏接口发送各种指令序列,尝试将128。8嵌入不同的数据包结构中,对照记忆中的代码逻辑和可能的通信握手流程。他推演着在系统处于不同假想状态下(例如:溢流口被封堵、核心功能异常、特定模块离线等),128。8是否能被解释为有效的命令或参数。这种模拟是对他记忆中庞杂代码库的极限检索和重组,试图在苏晚留下的技术迷宫中找到那条隐藏的、通往核心的路径。

这两种模型并非完全独立,苏晚可能将它们耦合在一起——一个系统参数可能只有在特定的地脉能量状态下才能被识别,反之亦然。他开始构建更复杂的多参数、多阶段激活模型,假设激活过程需要多个条件同时满足,或者是一个序列化的步骤,而128。8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,也许是第一步,也许是最后一步。

每一次模拟都在快速迭代,每一次排除一种可能性,都像是在黑暗中摸索时点亮了一点微光,让他离真相更近一步。每一次构建一个更复杂的模型,都让他对那股未知力量多一份理解,也多一分凝重。他意识到,成功解析128。8并找到唯一的激活“密钥”,将是能否引动“逆流”、打破当前僵局的关键。

“逆流”——这个词此刻在他脑海中反复回响,与沈清月明信片中提及的“逆流”形成了某种遥远的、令人不安的呼应。他猜测,这股沈清月明信片中提及的“逆流”,是否也与“雪崩程序”存在更深层次联系?如果苏晚设计的“深海管道”引动的“逆流”是物理层面的、牵动地脉的力量,那么“雪崩程序”又是什么?是这股力量在数字层面的表现?还是利用这股力量达成的某种终极目标?这种可能性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凝重。一旦锚点被唤醒,“逆流”可能以数据洪流、能量冲击,甚至影响现实规则的超科技现象形态出现,蕴含无法预估的巨大地缘政治风险,尤其对纽约而言,后果不堪设想。

这被他解读为苏晚宏大布局的核心,一个深埋地底、牵动星球“地脉”、军方和第三方势力都无法完全掌控的力量。而军方和第三方势力对此的恐惧,正是他此刻唯一能抓住的稻草。他必须掌握这个被他们视为最恐惧的“深水炸弹”,以此为云筝、为自己,博取那一线微茫的生机,并揭开苏晚最终的谜底。

他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极其危险。引动的“逆流”可能带来无法预测的后果,甚至失控。但此刻,他别无选择。被动等待只会走向灭亡。只有掌握这股力量,他才有与军方、与第三方势力、甚至是与苏晚留下的遗产进行博弈的资格。这是他唯一的生机。

时间的概念在这里已经模糊。他不知道过去了多久,也许是几个小时,也许是几天。他的意识被拉伸到极限,仿佛整个宇宙的奥秘都浓缩在这个小小的数值里,进行着一场纯粹的逻辑与意志的较量。他只知道,他离那个“解”越来越近,尽管前路依然充满了未知和危险。

冰冷的金属墙壁、刺眼的监控探头、身体的疼痛和疲惫,这一切都无法侵蚀他内心的决心。他就像一块在极低温下被反复锻打的特种合金,虽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痛苦,但核心却越来越坚韧,越来越锐利。

128。8。那个鲜活的、充满可能性的符号,在他脑海中闪耀着微光。那是他的希望,也是他必须征服的终极挑战。他知道,一旦找到正确的“解”,他将不再是被动的囚徒,而是掌握了主动权的博弈者。那个深埋纽约地底的物理锚点,那串神秘的数字,是他唯一的武器,也是他唯一的希望。他必须掌握它。

他继续模拟、推演、排除,永不停歇。他必须找到那个“解”。

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