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看阁

笔看阁>大明第一公 李景隆 > 第三十一章 他的好1(第1页)

第三十一章 他的好1(第1页)

五月的江南,如诗如画。

大明湖畔的花儿都开了,争着在春风中露出笑脸。

湖面的波光一圈一圈的荡漾,偶尔有鱼欢喜的游弋,荡漾的波纹便成了无限美好的涟漪。

可此时,太子朱标的脸色,却和这春风美景不甚相配。

大明湖畔的皇家园林之中,听涛水榭亭台之内。咸阳宫太监总管包敬,小心无声的把朱标面前的茶水扯掉,换上了太子素来喜欢的玫瑰露,又放上几块枣泥糕,松子糖,乳酪酥。

“怎么回事?”

朱标的声音轻轻响起,对面站着大臣直接跪下。

“微臣无能。。。。”

包敬也吓了一个哆嗦,根本不敢看也不敢听,踩着小碎步低着头退下。

直到他和太子朱标等人拉开一段距离,心中才松了口气,且抬起头偷偷的看了一眼,暗中想道,“太子爷现在的脾气,怎么突然间越来越大了?”

而后,他又看了一眼太子面前跪着的户部侍郎李至刚,心中带着几分嘲讽,“该,没有金刚钻你揽什么瓷器活?你以为你是曹国公呢?”

“孤记得,三年前曹国公第一次负责大明边贸专权拍卖会!”

朱标脸色阴沉,低声道,“一共二十一项专权,合计为国库开源,共计银三百万两!”

说着,他微微眯眼,“怎么到了这,直接少了一大半,竟然才筹措了一百二十万?”

李至刚浑身颤抖,脊背生寒。

好似被人在三九天,直接踹进了冰窖之中。

他也很想知道,通样的专权拍卖会,一样的配方一样的过程,可为何到他主持的时侯,却只有这么一点!

但他其实也知道为何只有这么一点,可他却不能说。。也不是不能说,而是没有真凭实据。

当初曹国公以光禄寺卿的身份负责此事,没人敢耍手段的。可轮到他李至刚的时侯,从上到下全是手段。

拍卖会拍卖会,一定是竞价才有高价。

可那些参会的商人们却跟事先知道朝廷的底价一般,又好似都商量好了一样,出价者寥寥无几且跟朝廷的底价极其吻合。

尤其是那些江浙出身的豪商,一个个都是笃定的神色,拍卖会没开始,就好似他们已经拿到了他们想要的。

用屁股想都知道,一定是户部有人在暗中,把底价给透露出去了。

只需要花本钱,就能得到朝廷的专卖权。这些商人还有必要抬高竞价吗?他们还不如私下串联起来,以入股的形式几家结盟,共通闷声发大财!

另外,也不是没人想出高价。

比如广东的商人,对海贸这一块眼珠子都红了。

甚至他们都走了现在广东都司都指挥使申国公邓镇的门路,邓镇在广东连给他李至刚写了三封手书。

可这些广东商人却在开拍前却集L的失声了,使得广东的海贸最终以极低的价格,竟落在了徽商的手中。

这里面能没猫腻吗?

定是那些广东商人受到了威胁,徽商背后的人连申国公邓镇都惹不起。不出高价参与竞标,他们还有口汤喝,参与了他们就要家破人亡!

还有辽东的边贸专权,陕西的边贸专权背后明显都有藩王的影子。

曹国公负责此事的时侯,大明盛产的各种手工制品,瓷器铁器漆器,家具瓷砖造纸,绸缎棉布生丝,木材药材兽皮等等等,喊价的一浪高过一浪。

可到他负责的时侯,那些明显背后有人的商人们,盯着的就是茶铁盐糖,胡椒骡马等一本万利的生意。

而且今年他李至刚还额外精心筹划了一项,那就是在他的老家松江,允许民间商人筹办造船厂。可这一项,却无人问津。

“太子爷!”

李景隆颤抖着抬头,“这其中定有隐情。。。”

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