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看阁

笔看阁>殿下三思啊番外 > 2430(第13页)

2430(第13页)

nbsp;nbsp;nbsp;nbsp;不是一般人印象里那种老谋深算的文臣形象,虽然他确实也算个文臣,却好像是随时能扛起锄头,用结实的肌肉耕它个十几亩田的那种奇妙文臣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也就只有他会挤眉弄眼地在吃午膳时,端着东宫提供给臣属的高级盒饭,就溜溜达达来了太子的书房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闻时颂:“……”知不知道吃午饭的时候找顶头上司谈公事算犯法*啊?

nbsp;nbsp;nbsp;nbsp;韩詹事张口就是一种端着一碗稀粥蹲在村口拉家常的感觉,他说:“殿下,您听说了吗?就淑景殿那位的事。”

nbsp;nbsp;nbsp;nbsp;淑景殿是后宫众多宫殿中的一座,平平无奇,无甚优点,唯一被众人所知的,就是那里的女主人为老皇帝生下了三皇子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也就是之前闻时颂暗中牵了御史台的线给他,但他还是不中用的那个蠢货三皇子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太子詹事之所以说得这么隐晦,是因为大臣们对诸皇子公主多少还是有一些敬意的,这份敬意不来自皇子公主本身,而是来自对掌控欲越来越强的老皇帝的恐惧。据说他身边有个觉醒了谛听血脉的人,能听到世间一切之事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当然,也不是所有,血脉的力量是有限的,对方使用能力的时间是有限的,使用范围也是有限的,甚至听到的内容也是有限的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如果沈里在这里,他大概能解释的更简单——yknwh

nbsp;nbsp;nbsp;nbsp;你不能提他的名字,因为这个名字带了魔法,只要你提,他就会知道。换言之,你不提,他就不知道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只是谁也不知道老皇帝设置的关键词是什么,又会不会随时进行更改,以防万一,大家说话就越来越像是加密电码了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唯有太子闻时颂无所畏惧,张口就是:“老三那个蠢货又干什么傻事了?”他当着老皇帝的面,也会说他三哥是个蠢货,根本不怕老皇帝知道这话是他说的。老皇帝身边那个耳报神要听也只能听到闻时颂的声音,而没办法得知他是在和谁说话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“在斋郎争论甚嚣尘上的当下,那位想同时博取两边的好感。”

nbsp;nbsp;nbsp;nbsp;蠢人不可怕,可怕的是又蠢又贪的人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三皇子的母族势微不显,但作为皇帝活下来的第三个孩子,当年奉命照顾三皇子的还是老皇帝非常倚仗的老臣,如今对方已官至参知政事。大启采用的是群相制,也就是说没有明确的宰相头衔,但很多部门的大佬都拥有宰相的职权,参知政事便是其中之一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拥有和参知政事的这份香火情,也是三皇子这个蠢货至今还能在朝堂蹦跶的主要原因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孟参知出身武陵学院,是清流派中的清流派。老爷子一辈子为人清正,是如今朝中支持废除斋郎制度的代表人物之一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三皇子在孟家长到六岁,本应该是天然的同盟。奈何长大之后的三皇子有自己的想法,他不是不和孟参知亲近了,而是他有点受不了对方常年在耳边的说教,既想要孟家的支持,又主动亲近了世家一系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成为了左摇右摆的骑墙派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骑墙派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为人所不齿的,尤其是在两边已经旗帜鲜明要拉开阵仗对着干的时候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三皇子这个大聪明干了一个什么事呢?

nbsp;nbsp;nbsp;nbsp;他对两边同时承诺会支持对方,并且不出一晚就被发现了。被发现之后还狡辩说,他只是想让两边能同时满意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沈里都懂的道理,可想而知三皇子干得有多荒谬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“这事决计没有两全之美,我们不可能让两方都满意,所以要早日做出决断,尽快下注。”韩詹事终于缓缓说出了他的本来目的。劝太子早日下场,别待价而沽地过了头,给其他皇子公主捡了便宜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闻时颂自然不是愚蠢的三皇子,事实上,他已经开始行动了。只是要不说他和沈里是两口子呢,他表示,既然做不到让所有人满意,那就让所有人都不满意吧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显德殿内:啊?

nbsp;nbsp;nbsp;nbsp;作者有话要说:

nbsp;nbsp;nbsp;nbsp;*在唐代,吃中午饭的时候,去面见丞相,真的算是犯法的,会有命令的处罚233333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第28章入主东宫第二十八天:

nbsp;nbsp;nbsp;nbsp;那么问题来了,如何做到让两边都不满意,平等的创死所有人呢?

nbsp;nbsp;nbsp;nbsp;太子闻时颂给出了答案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——他昨天就已经让人去来回挑事了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先是据说有世家放出风声,斋郎斋娘是祖宗之法,祖宗之法不可变,必须保留,但他们也不忍心让天子一直为难,愿意主动退一步,好比精简人员,把官员子弟从蒙荫福泽中撤出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而朝臣这边好像也提前就知道了会被盟友背刺,早有准备,立刻就进行了有效的反击,他们上书陛下,痛陈前朝王与马共治天下的利害弊端,简称绝不能姑息养奸,作势不正之风复燃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简单来说就是支持斋郎斋娘制度的那一派,内部先打起来了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他们不知道这有可能是别人故意在他们内部挑拨的结果吗?那肯定不能啊。大家在这染缸一样的官场上都起起伏伏多少年了?什么借刀杀人,围魏救赵,他们没经历过?但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,他们会掐起来,是因为一个实际问题摆在了眼前,朝廷这几年确实有些冗官的征兆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清流派在朝上如此反对的原因不仅仅是无才之人德不配位,而是朝廷现在就是一个萝卜一个抗,已经塞不下人了,多少科举取士的进士还在吏部熬资历等待分配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他们必须要做出精简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哪怕老皇帝有心照顾有功老臣,能够照顾的也很有限。很可能照顾了这家就没有下一家了,那如何保证自己一定是会被照顾的那个呢?那自然是尽可能的减少竞争者啊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他们在官场混了这么多年,最拿手的就是排除异己的把戏。

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